在一次讀書會上,朋友分享一個和6歲兒子間真實的小故事,我們都很觸動,次日,我請她寫下來這個故事與更多的人分享,她很大方的同意了。
故事是這樣寫的:
一個很平常的夜晚,我一邊忙著手頭的家務活兒,一邊催促兒子洗漱、睡覺,并答應上床后一起讀《小王子》——這本書我們每天讀一節,已經讀了大半兒。這也是一天當中兒子最盼望的時刻。
兒子乖巧的洗手、洗臉、洗腳丫、洗襪子,全套忙完轉身喊我回臥室,而這時公司打來電話,有一個很緊急的工作,需要我馬上要處理。我沒有答應兒子。打開腦,忙碌起來。兒子光腳丫站在洗手池說:"媽媽!你答應我讀《小王子》了,你怎么又去工作?"。我焦急的處理著文件,不耐煩地說:"媽媽現在必須工作"。兒子此時不滿起來,喃喃地說:"可是你先答應我讀《小王子》"。我認為他應該能懂我現在的兩難處境,對于他的央求有點不耐煩,目不轉睛地飛速工作,想快一點完成。他遠遠的站在原地,嘟喃著什么。我逐漸失去理智 “如果媽媽不工作怎么給你買書啊?媽媽現在有工作是必須要完成的你知道嗎?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呢……”我還說了好多道理,啰里啰嗦一大堆,現在想來我都記不清了。
兒子聽著我的指責,非常委屈地哭著轉身回到臥室。躺在床上的爸爸見狀,問他怎么了。他哭著回答"爸爸,我不想讓你出差"(因為爸爸次日要出差外地)。
大約過了20分鐘,我終于忙完工作。我拿起那本《小王子》,回到臥室。燈已經熄了。爸爸看見我,小聲說"已經睡著了"。看著安靜地躺在爸爸身邊的兒子,像個小天使。我開始后悔剛才對待他的態度和言語。我想履行約定,給他讀書,即使他已睡,即使老公想勸說我。
我坐在兒子身邊輕聲讀著之前承諾的那一小段文字,心里百感交集,淚水模糊了雙眼。當我讀完,停下來親吻兒子的小臉蛋兒時,沒想到他伸出一只小胳膊輕輕摟住了我。原來兒子還沒有睡著,他就這樣原諒了斥責他的媽媽…
“兒子,媽媽現在很想給你讀故事,媽媽也知道你現在很失望,但是這個工作真的有點著急,你能稍微等我一下嗎?或者可以讓爸爸今天幫我讀好嗎?真的很抱歉,兒子,給你個抱歉的擁抱吧!”
很多時候我們會忽略對方的感受和需要,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。例如我們在埋怨孩子“不懂事”“矯情”,而絲毫沒有看到之前的承諾、孩子的委屈和失落。
只要能好好說一句話,就能讓生活更輕盈、有趣,而不是一地雞毛的傷害。
還好,媽媽的反思和學習能力讓我們看到一個溫情的結局!
媽媽用行動表達和彌補了對孩子的愛,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,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。
閱讀轉載:http://dszalgc.cn/news/show-634.html